top of page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 作家相片: Webmaster TWiST
    Webmaster TWiST
  • 6月2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WSTEM Mongolia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renewable energy --Transnational dialogue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時間:2025 年 6 月 19 日 15:00–17:00

地點女書店

主辦單位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協辦單位:國際女科技人網絡(INWES)、中工會女委會

指導單位國科會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女性在 STEM 領域的跨國對話:聚焦性別平等與能源議題

蒙古女科技人學會理事長 Dr. Ariunbolor Purvee 來台出席 2025 IEEE IAS 年會之際,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特別安排本場座談會,聚焦蒙古工程與能源領域的性別發展現況,促進台蒙之間以性別為視角的跨國對話。


主持人

宋順蓮|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監事、INWES 會議副會長

與談人

蔣雅郁|中工會女委會(CIE-WEN)副主委

黃淑德|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 理事

Ariunbolor Purvee|蒙古女科技人學會 (WSTEM Mongolia) 理事長

 

蒙古能源挑戰:從煤炭依賴邁向再生能源

Ariunbolor Purvee 博士同時任教於蒙古科技大學與德蒙科技大學,會中她首先介紹蒙古的地理與人口背景。蒙古面積約為台灣的 43 倍,人口僅約 350 萬,冬季氣溫可低至 -30°C。高等教育普及、識字率高,與台灣相似,正努力提升大學品質。


她指出,蒙古能源結構高度依賴燃煤電廠,供應城市區域的電力與熱能,尤其在嚴寒的烏蘭巴托地區格外重要。雖有豐富煤礦資源,但再生能源僅佔總使用量約 10%。電網分佈困難、標準差異導致設備不相容,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成為能源轉型重大挑戰。


Purvee 博士強調,蒙古若要推動能源改革,需結合專業技術、人力培力與政治意志。她也提出行動建議:如記錄配電困難情形、規劃再生能源示範方案,並在城市與偏鄉推動節電與電力安全教育。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台灣女性社會行動:推動核能退場與能源民主

接續由黃淑德理事分享台灣女性參與社會運動、推動能源轉型的歷程。2025 年 5 月,台灣正式關閉最後一座核電機組,開啟「非核家園」新階段。


主婦聯盟(現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自 1980 年代末便投身於環保與教育改革,包括推動綠色消費、非基改食物、集體採購與資源回收等。這些由女性主導的行動,奠定了台灣永續社區與能源民主的基礎。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食物與能源的社區韌性:女性合作社的實踐

1993 年後,食品安全風暴促使主婦聯盟成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購買力支持小農,建立公平互惠的生產者網絡。他們定期參訪農場、舉辦面對面座談,甚至在農民遭遇困境時提供緊急資金援助。


合作社倡議減少農藥使用、降低食品添加物、推動非基改與地產地消(除公平貿易品項)。1999 年,台灣合作社更與韓國的 Happy Co-op、日本的生活俱樂部建立「姊妹合作聯盟」,進行跨國知識交流。


2012 年福島核災後,三方簽署「非核宣言」,致力於尋找替代能源,實現永續社會。


台灣第一家公民再生能源合作社:綠主張的行動力

2016 年,黃女士協助成立「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為台灣第一家由公民發起的再生能源合作組織。透過群眾投資、頂樓出租、屋頂太陽能建置,讓一般市民能成為「綠電共同生產者」。


2020 年推出「公民 RE100」計畫,鼓勵個人透過太陽能參與碳排抵換。截至 2025 年,合作社已有 383 位成員(其中 67% 為女性)、3 家法人會員,展現女性在能源治理中的積極參與與影響力。 


女性工程師與綠色製造的永續思維

台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中工會女委會副主委蔣雅郁分享其在工程領域的學術背景與研究經驗,以及對技術與社會議題交叉領域的深刻見解。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她提到,自己於 2016 年參與「車諾比核災三十週年紀實」計畫,深入訪談至今仍居住在車諾比地區的居民,記錄他們的生活經驗與環境觀察,並將第一手資料轉化為展覽內容,策劃在台灣舉辦「真相剪影」多媒體攝影展。透過此計畫,台灣社會得以從人文視角理解核災的長期影響,也展現了科技研究與社會敘事整合的潛力。


蔣副教授指出,工程背景不應僅侷限於技術開發,更應延伸至對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的關注。她觀察到,在自己所屬的機械工程學術社群中,有越來越多女性教授投身於綠色製造、碳排減量與永續技術的研究,這顯示女性工程師在學術與實務層面正逐漸成為兼具批判意識與實踐導向的重要力量,為工程教育與永續發展注入更多元的視角與能量。


STEM 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多元與制度改變

蔣博士也談到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平等問題。以台大機械系為例,目前女性教師比例約 20%,已高於國際多數工學科系。她指出,這得益於制度支持與性別意識的提升,也反映該系所的價值與文化。


與會者也提到,許多亞洲國家在此議題上仍落後,蔣博士分享她曾觀察到某些國際訪校團中,來自南韓的工程系師資幾乎無女性。她強調,除了研究補助與學術競爭力,學術機構亦應將性別平衡納入聘任與升等考量,才能真正實現多元視角與知識正義。


國際合作促進能源轉型與性別平權

座談最後的問答環節討論熱烈,與談者與蒙古博士生深入探討蒙古女性科學家比例從過去 40% 下滑的原因、單親母親以及稀土產業與性別交叉議題等。


本次對話展現了性別觀點與科學專業如何跨越國界,在推動能源正義、永續發展與學術多元化等全球挑戰中,發揮實質影響力。從蒙古的能源轉型需求,到台灣的社會創新與女性參與,跨國合作將是未來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Jun 19, 2025, Women in STEM 對話:從蒙古到台灣的性別與能源觀點

留言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11491台北市內湖區陽光街321巷30號1樓

E-Mail:twist@twist.org.tw

統一編號:31817540

  • Facebook
  • Youtube

​贊助單位

國科會logo
國泰金控LOGO
tanh07.png

© 2025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